印刷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更新时间:2019-06-14

有句话说: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已有千年历史的印刷业面对种种变化也必须得思变。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近代中国受列强屡次侵犯的历史也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笔者将印刷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归结为八个方面:即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工艺的变化;环保的变化;模式的变化;趋势的变化;素质的变化,以期引起业界讨论,因为,唯有“知己知彼”,才可能顺势而为。

时代的变化:全球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总书记1988年告诫我们的。

  在印象中,我们很热衷地奢谈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还不长,但现在已经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事实就是如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以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为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这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那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势必更大地改变整个社会,也理所当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舆论认为,作为工业领域全球领先的展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对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印刷术发明于千年之前,每次工业革命都鞭策着它的变化,从古登堡的木制印刷机到应用上电力、煤气的时速上万的高速商业轮转印刷机;从晒版进化到普及使用CTP直接出印版、进而发展到使用免冲洗版;从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大批量任务到运用ERP管理,现在又直指智能化生产、物联网流通。面对科技革命带来的生活习惯的迅即改变,印刷企业想要有理想的生存空间,那也就非得顺势而变,如可能最好还有点前瞻性,否则就只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市场从不同情弱者,而总是褒奖那些有准备的人。大浪淘沙,适者生存。

  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还包括人们生活习性的变化,通讯、互联网阅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兴起,理所当然地颠覆了传统,各行各业都得为此主动去做彻头彻尾的改变,你不主动革命,别人就来革你的命,就没有你继续赖以生存的地盘。

  因信息传递的加速,新技术的推陈出新还变得异乎寻常地快,一项新产品甚至是一项新技术其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因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人对尊重、个人财富、劳动、生命价值、理想的追求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

  ……

  中国最年轻有为的大数据专家、英国出版的《大数据时代》的中文本译者周涛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PT(1024T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时代。”“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此,我们似乎还未能都清晰地意识到,还显得有点懵懂,有点茫然。

  我们确实希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大数据对印刷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印刷业的工业4.0?AI(人工智能)对印刷业意味着什么?“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对印刷又意味着什么?必须对应着做哪些改变?对此我们似乎都还只能在摸索中逐渐地去加深理解。

  2018年由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书写出版的《今日简史》在前言中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是:“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又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为了一种力量。”所有从事印刷的同仁在埋头工作、抗压生存的同时真的还需要认真地思考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印刷业取得的成绩值得同仁们称道,这中间包含着我们付出的辛勤努力,全国印刷产值从1979年的48.97亿元至2017年一跃登上12057.7亿元,翻了250余倍。但是我们又是否清晰地认识到,如果以不变价来衡量,如果不是通过扩张印刷业的内涵(比如把印刷占比极少的包装工业产值计入印刷产值)来考量印刷业的现有成绩,如果认真分析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刷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年增长率从2008年的24.92%下滑至2017年的4.6%),如果观察印刷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在持续下滑(利润率从2013年的7.9%降至2017年的6.8%),……确实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与解决,我们不应被一些表面数字所陶醉。正如马云所说:“成功的人都是反思自己的问题, 失败的人永远在抱怨别人。”

总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也同步带来了从技术到追求,从市场到生活习惯的一系列变化。如果说以前存在着代沟,那现在可能80后、00后的想法都不一样,这需要我们从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动的时代大背景下去重新认识印刷,调整我们的认识,推进印刷业的发展。

市场的变化:个性化需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益增长

  步入现在的市场,无论是服装、食品、文创产品,抑或是保险、汽车、住房无不是选项众多,让人目不暇接,那些本来就有选择综合症的对象更是心存忐忑,无从下手。这是社会物质财富丰富的表现,是我们国家的公民经过将近70年的不懈奋斗由历史上的求温饱转向渐趋小康的表现。如果说“市场有什么,消费者不得不买什么”是温饱年代的特点,那“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就是小康年代的特点。唯有为消费者提供意料之外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是这个时代的法则。

  最敏锐意识到社会步入小康后必将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是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他们于2013年率先在市场上推出了昵称瓶,结果当年的市场销量增长了20%,须知那可是在舆论对碳酸饮料提出批评,指出多饮会影响健康的背景下。尝到甜头后的可乐公司在这之后又相继推出歌词瓶、台词瓶、金牌点赞瓶、密语瓶。统一集团、卡夫公司、味全集团、伊利、康师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个性化包装上跟进。即使是被认为最难做到量身定制的西服制作在青岛红领公司同样可以做到上流水线生产,正因如此,红领也成为一段时间来各行各业登门学习的榜样。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在1943年提出人类需求五个层次理论,指出:处于温饱阶段的人们以生存为目的,他们追求的是生理与安全需求。步入小康阶段以后,人们以赢得归属感为目的,希望获得社会需求与尊重。再进一步,当社会步入富裕阶段后,那就以实现自我超越的成长需求为自我追求。而我们的社会就处于中产阶层急速扩张的时期。

  如果说2010年我国的人均GDP还刚刚达到4434美元,迈过联合国制定的4036美元的中等偏上国家的及格线,那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人均GDP已经可以达到10088美元。按照他们的预测,2022年我国将超过12475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上限,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追求展示个性将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势不可挡。

  追求展示个性对印刷产生带来的变化是除教材外的大印数订单量的明显减少,以传播信息为己任的报纸因为在时效上远不及网络,自2012年来处于持续下跌状态,至今下滑已不至一半。即便是包装印刷也呈现出多批次、少印数的趋势,以降低资金占有与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伴的数字印刷工艺在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它可以做到一张起印、张张可变、立等可取。这就为满足因为生活改善而追求张扬个性的人们提供了可能。当然,从现时的情况看,在设备与耗材上过度依赖海外品牌,带来的结果是产品的性价比不高,这也影响着数字印刷在满足个性需求上作用的发挥,我们期待着这一局面的尽快改变。

  在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顺势而变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现在时代变了、市场变了,难道我们企业不应该积极思变?以满足消费者作为企业生存之根的企业唯有其领导者的思想跟上潮流才有可能让企业也顺时发展。